
「珍藏系列」將會介紹一些比較特別的酒款、或是充滿故事性的酒款,這類的葡萄酒,通常非常適合出現在特殊場合或是重要時刻,如果最近剛好正在為了挑選禮物而煩惱,那就千萬不要錯過每個月兩次分享的珍藏系列哦!
酒莊介紹與分級制度
拉菲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位於法國波爾多(Bordeaux)上梅多克(Haut-Medoc )的波雅克(Pauillac)產區,是法國波爾多五大一級名莊之一。
西元1855年,拿破崙三世下令,波爾多左岸地區61家酒莊進行一到五的分級制度,一級酒莊僅有五家,統稱五大堡,沿用至今。
奢侈品

20世紀80年代,周潤發在電影《賭神》中,獲得豪財後,非常瀟灑地對侍者招手說道:給我來一瓶82年的拉菲。我想對普羅大眾而言,這或許就是最早將葡萄酒視為奢侈品的一個起點。
近40年來,葡萄酒產業日益蓬勃,許多知名酒款價格水漲船高,拉菲堡已經來到五位數身價,尤其為人津津樂道的82年拉菲,更是高達十餘萬元,其財富象徵,已深植人心,許多饒舌歌手更是將其寫進歌曲當中,傳唱於世,即便完全不喝葡萄酒的朋友,也都聽過拉菲的名號,其知名度可見一班。
82年的魔力
前面提到好幾次82年,那究竟1982年的拉菲有什麼魔力呢?
法國葡萄酒非常重視年份的原因就是因為氣候,1982年擁有葡萄成熟的完美氣候條件,從酸度、含糖量到單寧強度都平衡極緻。當年夏季的氣候保持晴朗炎熱又不乾燥,有助葡萄成熟。直至收成時,陽光充沛無雨,促成了格外出色的葡萄,保證了葡萄能在最佳狀態下收成。Robert Parker更給出100分的滿分評分,也使他登上神壇,成為首屈一指的酒評酒。
信仰
拉菲堡成立至今近800年,始終站在葡萄酒界的至高點,除了悠久的歷史與精湛的釀酒工藝之外,其地位在眾多葡萄酒迷中,漸漸演化成一種信仰,更成為喜愛葡萄酒的一干信眾爭相追逐的目標之一。

酒莊沿革史
起源:
拉菲古堡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1234年。13世紀的法國,修道院遍佈大小村莊城鎮,位於波雅克村北部的維爾得耶修道院(Vertheuil Monastery)正是今天拉菲古堡的所在地。拉菲古堡從14世紀起就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涅(Gascon,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區舊時被稱為加斯科涅省)方言中“la hite”意為“小山丘”,“拉菲”也因此得名“Lafite”。
發芽:
拉菲堡真正創立還是歸功於Segur家族的到來。17世紀70-80年代,拉菲堡由當時世界酒業一哥Jacques de Segur侯爵建立。1695年,拉菲堡由Segur侯爵的兒子Alexandre de Segur繼承。Alexandre與鄰近的拉圖堡(Chateau Latour)的女繼承人聯姻,婚後育有一子,即後來掌控這兩大一級莊的“葡萄王子(Prince des Vignes)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在他的用心經營及管理下,拉菲堡的發展迎來了早期的輝煌時刻,也為未來成為卓越酒莊,建立良好基礎。
起飛:
1868年,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男爵在公開拍賣會上購得拉菲堡。自此,拉菲堡進入羅斯柴爾德家族管理的時代,且一直維持著拉菲堡卓越的品質,即便在交棒給他的三個兒子Alphonse James 、Gustave James 、Edmond James 共同繼承的十年間,酒莊仍舊美酒頻出,拉菲堡在Rothschild 家族的精心管理下一直持續了15年左右的輝煌發展期。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接連發生的根瘤蚜蟲害、霜黴病、頂級酒假酒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嚴重的經濟危機等等嚴重阻礙了全球葡萄酒業的發展。1940年6月,法國淪陷,Medoc地區被德軍佔領,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酒莊被扣押,成為公眾財產。1942年,酒莊城堡被徵用為農業學校,釀造的酒遭到劫掠,加之戰爭時期能源匱乏、供應短缺,酒莊發展跌至谷底
艘。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期間,拉菲酒的品質依然傲然於世,出現了1899、1900以及1926和1929幾個卓越年份。
1945年底,羅斯柴爾德家族終於重新成為拉菲古堡的主人。從20世紀上半期的坎坷中走出的拉菲古堡仍帶著二戰留下尚未癒合的傷痕,為此,埃裡·羅伯特·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Elie Robert de Rothschild)挑起復興酒莊的重任。1945、1947與1949年份的酒皆是這段重建時期的佳作。1956年2月的一場霜凍雖然讓拉菲古堡再次元氣大傷,但不久之後酒莊又迎來新的好年景。在1959與1961年兩個頂極好年份的助力之下,酒莊開啟了新時代的成長之路。
歷經了1973-1976年的波爾多危機之後,拉菲古堡交由埃裡男爵的侄子埃裡克·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Eric de Rothschild)掌管。為追求卓越品質,埃裡克男爵積極推動酒莊技術力量的建設,包括引進不銹鋼發酵罐作為對橡木發酵桶的補充、建立全新的環形酒窖等。新酒窖由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建築師裡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主持設計建造,是革命性的創新之作,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可存放2,200個大橡木桶。另外,埃裡克男爵還通過購買法國其它地區酒莊以及國外葡萄園,成功地擴大了拉菲古堡的發展空間。在此期間,1982、1986、1988、1989、1990、1995和1996年皆是特佳年份。2018年3月,埃裡克的女兒賽斯吉婭·羅斯柴爾德(Saskia de Rothschild)從78歲的父親手中接過主席職位,同酒莊新任CEO讓-吉樂姆·伯拉特(Jean-Guillaume Prats)一同管理拉菲古堡。
拉菲古堡的葡萄園占地112公頃,這些風土條件得天獨厚的頂級葡萄園分佈在三個區域:環繞古堡的山丘、古堡西面的卡旭德高原(Carruades Plateau)以及毗鄰酒莊的聖埃斯泰夫村(Saint-Estephe)中大約4.5公頃的土地。這三片地域日照特別充足,底土為第三紀石灰岩,覆蓋一層厚厚的細礫石,混有風化形成的砂礫質土壤,具有優越的排水性能。
葡萄園內主要種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比例占到70%,其他的葡萄品種包括25%梅洛(Merlot)、3%品麗珠(Cabernet Franc)以及2%味而多(Petit Verdot),平均樹齡為39年。值得一提的是,酒莊不會採用樹齡低於10年的葡萄樹(大約有20公頃)結出的果實進行釀酒,出產正牌酒的葡萄樹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一片名為“採石場(La Graviere)”地塊上的葡萄栽種於1886年,樹齡最高。葡萄園由酒莊的技術總監埃裡克·科勒(Eric Kohler)管理,以傳統為依託,嚴格控制單位產量,極少甚至不使用化肥。一年四季,葡萄園中的大量工作都是手工完成,包括採摘。
為了最好地保留每個地塊的風土特色,採摘後的葡萄會按地塊分開,進入不同的發酵罐進行發酵,酒精發酵完成後,葡萄酒液進行蘋果酸-乳酸發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之後轉移至小橡木桶進行陳釀。陳釀過程中,酒莊會進行數次的品鑒,以監測葡萄酒的發展狀況。次年三月,酒莊對葡萄酒進行第一次倒罐(Racking),然後混合不同地塊的葡萄酒。之後,葡萄酒再進入18至20個月的熟成期,在經過多次的倒罐以及蛋清澄清後,於6月裝瓶上市。比較特別的是,拉菲古堡會採用兩種不同的發酵罐,分別是傳統的大橡木桶和現代的不銹鋼罐。除此以外,所有酒莊採用的橡木桶都來自酒莊的制桶廠。酒莊在製作橡木桶時,會根據不同的酒的特點對橡木桶進行不同程度的烘烤。
拉菲古堡每2至3棵葡萄樹才能產一瓶葡萄酒,整個酒莊年產量只有2至3萬箱(每箱12支,每支750ml),其中正牌酒的平均年產量約為1萬6千箱。拉菲一直是頂級葡萄酒的象徵,在消費者中受到熱烈歡迎,出品的葡萄酒往往一瓶難求。酒莊近期的最佳年份包括:1982、1986、1996、1998、2000、2003、2008、2009、2010、2015和2016年;2018、201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