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職能治療師
游哲安 Anan
台大畢職能治療師 安安老師
- 協助超過1200組家庭建立有效教養策略
- 8年累積3萬兩岸家庭諮詢案例
- 擁有10年兒童行為介入臨床經驗
- 就任工研院指定兒童康復品牌技術總監
這些場景是否每天在上演?

孩子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不是故意挑戰你,而是父母沒有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用錯語言、沒有結構化指令,只會讓孩子越反抗。透過行為管理技巧,你能快速學會讓孩子「願意聽話」的方法。

老師天天投訴
老師的投訴不一定代表孩子不好,而是孩子缺乏合適的行為規範。若父母沒有給出一致且清楚的界線,孩子在學校很容易出狀況。《育兒陪跑》讓你找到有效溝通與行為策略。

每天吼叫後又內疚
每天吼叫只是暫時壓制情緒,卻無法解決問題。吼叫之後的內疚,讓家長覺得自己失敗。其實,你只是沒學到「正確的教養工具」,一旦掌握行為技術,就能用溫和而有效的方式讓孩子合作。
孩童的行為問題,你要這樣教

缺乏行為塑造策略
多數父母只會用責罵或獎勵,卻忽略了行為需要被「分解與引導」。正確的行為塑造包含階段性任務與明確的回饋機制。

沒有建立穩定規則
孩子的行為出問題,往往因為父母的規則不一致。缺乏清楚的日常界線與作息規劃,會讓孩子無法理解何為適當行為。

忽視正向示範與回饋
孩子需要看到行為榜樣與即時肯定。若父母只糾錯、不教怎麼做,孩子不但學不到方法,還會因失敗感而更加反抗。
學習力不足,你要這樣管

沒有培養自主規律
孩子學習力差,往往因為父母沒有教他建立學習規律,只是一味催促或盯著功課,缺乏自主規劃的習慣養成。

缺乏專注力訓練
孩子分心不是天生問題,而是父母未善用正向方法引導專注。從環境管理、任務拆解到短時間專注訓練,都是學習力關鍵。

情緒與動機未被激發
學習不是單靠壓力推動,孩子需要被理解、被肯定,並在過程中找到成就感。父母未能給予正確鼓勵,就難以提升動機。
SERVICE





